连云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促进家庭教育的决定
(2024年8月20日连云港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构建我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服务体系,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结合我市实际,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家庭教育工作体系
1. 强化工作职责。市、县(区)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制定并实施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家庭教育工作职责,安排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和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
2. 健全联动机制。建立信息互通、定期会商、案例研究等机制,构建由政府妇儿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教育部门、妇联共同推进,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民政、人社、卫健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深入推进连云港市家庭教育“十百千万”工程,落实十项家庭教育指导性工作机制、打造百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组建千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每年举办万场家庭教育公益活动。
3. 完善服务网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站(点),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工作内容,动员热心家庭教育公益事业的教师、儿童工作者、专业社工、党员干部、网格员、“五老”人员等组建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就近就便开展家庭教育志愿服务。
二、突出共建共享,完善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4. 丰富活动形式内容。教育部门、妇联应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服务,各地各部门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必备的家庭教育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5. 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现有阵地作用,建设并拓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功能。加强学校家长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深入实施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的“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
6. 培育社会专业力量。市、县(区)政府应支持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加强对依法设立的家庭教育服务机构和特殊教育机构的支持扶持,鼓励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提供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7. 加强服务机构管理。民政、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从事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的管理,推动家庭教育服务机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从事家庭教育服务的机构应当依法登记,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技能。
三、深化精准关爱,优化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8. 开展家教分类指导。结合未成年人各年龄段特点,对未成年人家庭实行分阶段、分类别指导服务。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规划,不断发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儿童早期发展社区家庭教育支持模式。将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纳入家政服务培训,提升家庭科学育儿水平。
9. 强化特殊群体服务。重点关注留守流动、重病重残、单亲贫困家庭、服刑强戒人员子女等特殊困难儿童的家庭情况、监护状况、成长发展现状、家庭教育需求等,建立动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综合信息台账。对存在残疾、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障碍、经历重大变故、遭受侵害以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未成年人,组织开展关爱教育、心理辅导等活动以及常态化、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
10.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动全社会践行儿童优先原则,将儿童优先理念纳入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形成关心、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氛围。通过打造儿童友好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道路和街区(社区)等,构建一批具有儿童友好特色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空间。公共图书馆应单设儿童阅览区,并提供盲童阅览服务。鼓励社区图书室设立亲子阅读区,支持家庭开展亲子阅读。
四、做实平台载体,构建家庭教育宣传体系
11. 搭建云享智能平台。依托云海在线、省市网上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等载体,开发精品网络家庭教育课程。开设“港城家庭教育大讲堂”“智慧父母课堂”等专题专栏,整合服务热线,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和学习,提升指导服务的互动性、有效性、便捷性。
12. 培树家庭先进典型。将家庭文明建设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整体规划、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容,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深化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健康家庭、书香家庭等典型家庭建设,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选树一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科学教子的典型。
13. 打造家风宣讲阵地。各地各部门应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综合利用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群众文体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等公共设施,大力宣传各类典型事迹,全面展示家风文化,弘扬好家风、传播好家教,打造家风主题公园、家风馆、家风长廊等家风宣传教育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