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里的人大代表来帮助我们协调收割机、抢收小麦、指导灭茬,还联系了收购商,收购价比到村收购的小贩子高出不少,今年地里的小麦从收割到卖出,一切都太省心太省事了,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忙!”刚刚完成小麦销售的黄庄村村民黄家华乐呵呵的说。
近年来,赣榆区城西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辖区内“三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难点问题,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奖励激励等举措,着力破解村集体经营增收难题。2022年全镇村集体实现增收300余万元,同比增长32%。
以土地流转为切入点,在规模经营上下功夫
赣榆区人大代表、城西镇农经站负责人仲崇玉在基层工作近30年,他发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定居,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现有劳动力已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而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小农户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耕地候鸟式经营、低价转包经营现象较为普遍。在前期深入调研摸底的基础上,他主导推动成立了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制定土地规模流转实施办法,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为供求双方提供土地流转前期摸底、信息咨询、矛盾纠纷处理、流转价格评估、合同拟制指导、现场土地丈量、产权交易平台发包等服务。全镇目前已累计流转土地2万余亩(其中田埂、沟渠、田间生产路、边角地等溢出土地600余亩),解放劳动力2.5万人。
以托管服务为着力点,在农业生产上降成本
赣榆区人大代表、黄庄村党支部书记徐长青在推进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流转大户限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农事机械活动相对比较单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增产增效。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城西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辖区内“三级”人大代表群策群力,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创新开展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先后投入近600万元,以行政村为实施主体,联合专业服务组织(服务专业户),整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等各类农业机械资源和农业技术专家,在集中连片土地上开展育秧、耕种、统防统治、统一收割、统一烘干仓储等服务,通过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服务,进一步减少农户农业投入,增加土地产出,让农户享受到规模经营的收益。
以考核机制为激励点,在干事创业上见实效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赣榆区人大代表、城西镇人大主席陈飞结合工作实践,推动出台《城西镇关于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激励奖”,将奖励与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挂钩,激励村干部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突出量化考核,对21个行政村进行常态化季度考核,以正向考核监督机制来激励村干部主动去做“快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