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咨询法律问题要跑大半个城,现在社区‘残疾人之家’里就有法律援助点,工作人员还会读法条给我听,太贴心了!”10 月下旬,连云港市海州区视障居民王先生坐在社区服务室里,指尖摩挲着盲文版《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手册,脸上满是安心的笑容。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连云港市海州区近年来深耕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生动缩影。
截至目前,海州区持证残疾人达 13759 人。如何让庞大的残疾人群体感受到法治温度?该区人大常委会牵头探索 “精准普法 + 高效援助 + 多元保障” 工作机制,从 “最后一公里” 到 “家门口服务”,从 “一刀切普法” 到 “定制化维权”,用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残疾人点亮幸福之路。
绿色通道 + 手语翻译:让维权不再 “卡壳”
“如果没有手语老师帮忙,我真不知道怎么跟法官说清楚情况。” 回忆起今年 3 月的劳动争议维权经历,聋哑人李女士至今难掩感激。当时,她因单位拖欠工资申请法律援助,却因沟通障碍陷入困境。海州区法律援助中心得知情况后,不仅第一时间指派擅长劳动纠纷的律师,还专门邀请手语老师全程参与庭审翻译,最终帮她成功追回 2.8 万元欠薪。 这样的 “特殊关照”,在海州早已成为常态。区司法局为残疾人开辟法律援助 “绿色通道”,实行 “三优先” 原则 —— 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对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更是免审经济状况,实现法律援助事项全覆盖。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群体,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服务,2024 年以来已上门办理援助事项 4 人次,全部做到 “当日申请、当日指派”。数据显示,今年该区共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 12 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超 30 万元。 与此同时,一张覆盖区、镇街、村(社区)的三级法律援助网络也在海州逐步成型。除区级法律援助中心外,15 个特色工作站扎根医院、物流园、残联等场景,29 个联络点延伸至社区角落,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维权 “靠山”。2024 年以来,全区法援站点已接待群众超 2000 人次,其中残疾人达 200 余人次,成功转接法律援助申请 8 件。

盲文读本 + 漫画故事:普法也能 “量身定制”
“大家看这个漫画,小明的残疾证丢了,该找哪个部门补办呀?” 在海州街道 “全国助残日” 普法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正用彩色漫画向智力障碍群体讲解法律知识,生动的画面、通俗的语言让在场残疾人听得津津有味。“残疾人普法不能‘一刀切’,得让法律知识‘听得懂、看得见、用得上’。” 海州区残联负责人介绍,该区将残疾人普法纳入 “八五” 普法总体规划,压实 “谁执法谁普法” 责任,针对不同残疾群体推出 “定制化普法套餐”:为盲人群体印制盲文版法律读本,开展 “触感普法” 活动,让法律条文通过指尖传递;为聋哑人士组织手语普法讲座,录制手语版《民法典》解读视频,累计播放量超 5000 次;为智力障碍人群设计漫画手册、法律故事绘本,用生活化场景讲解维权常识。 每逢 “全国助残日”“爱耳日” 等节点,区残联还会联合司法、民政等部门开展主题普法活动。今年 5 月,一场 “法律进社区” 活动走进浦西街道,律师现场解答残疾人关心的赡养、医疗保障等问题,手语老师同步翻译,当天就为 30 余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咨询服务,发放普法资料 200 余份。

技能培训 + 专场招聘:让残疾人 “有事干、有奔头”
“没想到我也能靠手艺赚钱!” 在海州区非遗面塑技能培训班上,肢体残疾的张女士捏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经过 15 天的系统培训,她不仅掌握了面塑基础技艺,还通过区里搭建的就业平台,接到了首批定制面塑订单。 法治保障不仅要解决 “维权难题”,更要助力残疾人 “实现发展”。海州区人大推动民政、人社、残联等多部门协同,构建 “政策扶持 + 岗位开发 + 技能培训 + 基地孵化” 四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让残疾人从 “被动受助” 转向 “主动增收”。2024 年以来,该区已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2 场,吸引 40 余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 120 余个,帮助 122 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开展中式面点、非遗面塑、短视频制作等技能培训 201 人次,不少残疾人像张女士一样,凭借学到的手艺开启了新生活。 在民生保障方面,区民政部门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2024 年累计发放保障金 3853.1 万元,惠及 8556 名残疾人,切实守住民生底线。
直面短板谋新篇:让法治阳光更温暖
尽管成效显著,但海州区人大在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残疾人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普法形式偏传统,新媒体应用不足;法律援助经费和资源相对紧张;部门协同效率还有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该区已明确下一步改进方向。 “我们计划推广‘三单一书’机制,进一步压实各部门普法责任;开设《普法直播间》,嵌入手语翻译功能,让普法更接地气;同时加强与重庆大渡口区等先进地区交流,培育手语律师等专业力量。” 海州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未来还将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 “普法 + 维权 + 就业” 一体联动机制,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法治护航,携手同行。从 “绿色通道” 到 “定制普法”,从 “技能培训” 到 “就业帮扶”,海州区正用一个个具体行动,将法治阳光洒进每一位残疾人的生活,书写着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暖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