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项目是今年海州街道第二届议政代表会第三次会议票决确定的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我们将在海州街道南门社区探索建设‘信息化平台+养老管家’智慧康养服务模式,在现有紧急呼叫设备终端的基础上,安装红外智能探测器、燃气智能检测器等设备,并由平台提供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形成闭环式养老,预计覆盖130户老人。”海州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吴宁梅介绍说。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海州街道人大工委坚持以人民至上理念,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民意贯穿“智慧养老”项目全过程,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需于民,倾听民声。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智慧养老”项目旨在突出居民“需求”,按“需”推进项目进程。在项目实施前,海州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人大代表“家站”,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围绕养老主题开展接待选民活动,同时联合楼巷管家等多方力量入户走访,收集群众对养老服务的想法和建议,摸清群众需求,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在海州街道人大工委的指导下,南门社区联合椿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等单位,推出了“上门服务”和“智能服务”。“建议可以为半失能老人开展上门助洁、助餐、理发、修脚等照护服务。”“建议给空巢老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燃气智能检测器,当发出报警信息,社区安全员第一时间上门排除隐患。”据统计,通过对南园新村、南大岭巷等地的走访共征集到“智慧养老”项目有关的意见建议22条。
强化监督,提升实效。在对居民的意见建议收集梳理后,海州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南门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协商,从普惠性、公共性和可行性的建议找准“智慧养老”项目监督的切入点、关键点,精准形成清单,便于实施“点对点”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一项目一监督小组”的要求,挑选从事服务业的代表成立专业监督小组,对票选的“智慧养老”项目开展监督,助推解决项目难题。健全交办机制,对督查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办理任务和办理时限,并加强跟踪督办,画好办理“时间线”,确保居民的合理建议有落实。就在6月初,海州街道人大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对“智慧养老”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再督查,通过实地视察、情况问询、问题反馈、跟踪督办等方式,有力助推“智慧养老”项目建设。
民主测评,优化服务。自南门社区实施“智慧养老”试点项目以来,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1200余次,并为82户家庭安装紧急呼叫器、红外智能探测器、燃气智能检测器等智能硬件设备,提供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海州街道人大工委根据“智慧养老”项目的服务内容制作满意度测评表,组织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对项目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力求民意更“满意”,真正把民生实事办成贴民心的好事、幸福事。6月2日下午,南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围坐一圈,每个人手上都拿到了一张满意度测评表,围绕项目的实施进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等方面,邀请代表进行现场打分。“很贴心!年纪大了,有时难免会忘事,常常担心会不会忘关燃气灶,自从安装了燃气智能检测器,心里踏实多了”,群众对南门社区“智慧养老”项目夸赞连连。
“看到我们当初提出的建议真的实现了,心里真的特别开心。”有议政代表说道。海州街道人大工委将继续整合分散的服务资源,推动智慧养老体系多样化、人性化,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使养老服务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