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每天上午10点40分,家住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浦街道机关社区,年逾八旬的李国民老人夫妇,都准时手挽着手,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互挽扶走在去社区中央食堂的路上。他们逢人就说“感谢街道议政会,推动建立了社区大食堂,让我们老两口‘一日三餐’不发愁,安享幸福晚年。”
据悉,今年初,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浦街道按照试点要求,建立了街道议政会议制度,围绕为社区居民解难事、办好事,开展了“微心愿认领”活动,机关社区的中央食堂就是社区居民的一条“微心愿”,依靠街道议政会议制度推动建立的,让社区老人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连云港市海州区新浦街道机关社区是一个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机关单位退休人员为主,独居、空巢老人居多的一个老旧小区。目前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服务保障,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老年生活的需求,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融合发展是新浦街道机关社区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今年初,新浦街道议政会议制度建立后,坚持来自居民、根植居民、服务居民的原则,集中开展了“微心愿认领”特色活动,议政会居民代表采用创建“微心愿”微信群、“微心愿”心愿墙、“微心愿”小信箱等多种方式听取居民的意见。
一次,社区独居老人张丽娟,老伴去世后,儿女都在国外,有一天老人远在美国的女儿在微信上私聊居民代表卞晶,希望社区能做一份面条,邀请社区工作人员陪老人过一次有温暖的生日。该街道议政代表卞晶看到私信后,想到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很多人都没有过过生日,特别是家人不在身边,遇到节假日更孤独。说干就干,卞晶第一时间召集工作人员,一起商讨为老人过一个特别的生日。精心策划,一起做蛋糕、做寿面……生日当天,邀请邻居一起悄悄领老人到食堂,一起唱生日歌、吃生日蛋糕……欢声笑语中,老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关爱,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受此启发,卞晶代表,对机关社区的居民进行了逐一走访,了解到目前机关社区独居、空巢老人较多,很多老年人每天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做多了吃不完,放久了又浪费、不健康。去年七月就有居民张大哥找到街道居民代表反应困难:他的父亲今年86岁,目前独居在家,想接他去上海一起生活,但老人不愿意,现在老父亲是他在外地生活时心中放不下的牵挂,他一直希望社区能有一个家一样的中央食堂来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
民生所望,议政所向。对此,卞晶代表向街道议政会提出了《关于建立社区中央食堂的建议》,得到了街道议政会的高度重视,按照来访有登记,登记有反映,反映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反馈有记录的原则,新浦街道人大工委第一时间进行项目论证。通过发放调查问题、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咨询民政部门、走访社区居民等多种方式,考察论证暖心食堂项目的可行性。在历经三个月热火朝天的改建,在居民代表的密切监督下,机关社区中央食堂以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项目被评估为新浦街道民生实事优秀项目。
中央食堂运行一年多来,在居民的积极参与下,在居民代表的多方联系下,机关食堂先后推出了高血压膳食餐、集体生日、集体包饺子、暖心送餐上门、直播养生课等特色活动。为让每一个孤寡老人都能过生日,街道议政会还统计辖区孤寡老人名单和生日,每季度为老人举行一次集体生日。此外,街道议政会每逢重要节日,还在中央食堂里,组织社区居民集体包饺子、包包子、做面条等暖心暖胃活动,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浓浓的人文关怀。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条微心愿,在为社区居民送去暖暖幸福的同时,也引起了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海州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海州区人大常委会把推动建立社区中央食堂,作为履职为民的切入点,切实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老年生活的需求,实现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的协调发展和融合发展。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连云港市养老服务条例》,专门提出社区要建立中央食堂,为社区中央食堂全面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努力让社区中央食堂在港城飘出“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