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队镇把建好代表联络站作为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有效手段,按照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建、管、用”原则,优化平台、健全机制、创新活动,为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之间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抓规范建设,打造履职尽责“主阵地”。注重科学布局,对原活动不正常或形同虚设的站点进行撤销或合并,将原设的28站优化整合为10站6点,全镇形成“一站多点”或“多站多点”布局特点,代表履职更加方便。各联络站均做到“八个有”,既有阵地、有牌子、有制度、有计划、有记录、有人员、有考勤、有经费。并实现代表服务选民、服务群众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走访、活动安排、意见处理、情况报告、履职登记和信息公开等制度,把代表信息、联系方式、开放时间、主要职责等“上墙”,实现人大代表联络站信息公开化。各村(居)人大着力在创示范、建样板、树形象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各自联络站特色品牌,如鲁河联络站坚持每周二日接待选民、街西联络站凸显服务企业特色品牌等。
抓素质培训,构筑交流学习“充电站”。积极顺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切实把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知识水平和履职能力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依托联络站平台,大力开展代表学习培训活动。去年以来,围绕二十大大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及《宪法》、《代表法》、《民法典》等,向联络站推送精品课程,采取专家授课、座谈交流等方式,累计开展各类学习活动20余场1000余人次,不断提升代表综合素养,既让代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神圣职责,更为代表具体履职打下坚实基础。
抓服务提升,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坚持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上下功夫,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各站点自建立以来,均采取进站“三定”模式,即固定接待日、确定活动的主题、排定进站的代表,组织各级代表通过调研、视察、走访、直接联系选民、代表接待日、主题活动等方式,广泛听取选民、基层单位和组织的意见。同时为加强镇人大与村(居)人大代表之间的沟通联系,探索推行“互联网+”模式,开通镇村人大代表微信群,构建全天候、无障碍的信息交流渠道。到目前为止,代表进站接待选民8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4条,一批事关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代表与群众之间距离进一步拉近,代表联络站点在群众中知名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