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连云港市海州区幸福路街道人大工委坚持党的领导,创新采用“变”法工作模式,将履职触角延伸至社区“神经末梢”,积极探索并发挥居民议政会作用,倾听百姓民声,扩展意见建议收集渠道,解决民生难点问题,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充分释放活力。
“有形”变“有效”,落地“全覆盖”。一是做好“覆盖”文章,建立“有形”。根据人口分布、地域发展情况等特点,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在全街5个社区中建立1个人大代表之家、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将市、区人大代表及街道居民议政会代表合理规划安排,实现辖区联络站、代表之家、人大工作人员“全覆盖”。二是做好“巩固”文章,发挥“有效”。不断巩固三级联动、家站结合,充分释放市级、区级代表发声作用,把代表先进作用释放到辖区各级群体中,有效行使人大监督职能、科学提出意见建议、用心协助社区治理,筑牢基层人大为民服务之基石。
“优势”变“强项”,造优“服务项”。一是不断发展优势。人大代表不仅仅是人民的发声者,更是百姓的领路人。幸福路街道人大工委不断发挥代表先进性,发现一个需求支点就发展一个民生项目,做优为民“服务项”,为推动社会发展增添动力。文化社区孵化的创业电商项目,在人大代表的专业指导和协助之下,借助先进代表领头东风,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发展动能,成为辖区电商的先行者。二是发展优势打造强项。在打造优势的基础上,人大代表运用有利资源,不断将优势打造为强项。区人大代表利用江化社区残疾人之家平台,帮助社区引进残疾人手工项目,引领残疾人走自力更生致富路,把社区残疾人之家打出了名气、打响了品牌,做成了强项。
“单一”变“多元”,推动“高效能”。一是平台打造,丰富内容。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不仅仅是代表之家更是百姓之家。百姓需求丰富、多元,就要求街道人大打破单一“眼界”。人大工委结合日常工作,关注贴近百姓的衣、食、住、行、就业、医疗等等民生问题,开展“居民代表议政会”、“五级人大代表集中活动”“人大代表集中视察”等活动,充分用活平台,议出新思路、释放新动能。二是人才交流,多向转变。街道、社区积极“搭桥”,挖掘辖区“能人”“专家”,与人大各级代表联络交流互动,将单向的人大视察活动变成人才的多方交流,碰出新火花、新思路、新观点,让人大工作走出新路子,推动基层人大工作“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