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人大代表的选举中,灌南县驻杭州流动党总支书记邵中国一举当选。目前,在下城区有16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邵中国是唯一被选为代表的外来民工。
流动党员的领头雁
1998年,邵中国在担任灌南县李集乡原安圩村11年支部书记后,被乡政府安排到税费征收办公室上班,这是个吃财政饭、旱涝保收的好单位,是组织对他长期奉献的奖励。但邵中国不愿增加政府负担,却想到外面去闯一闯,通过介绍,他来到了杭州市下城区做了一名保洁工。务工之余,邵中国与同来务工的家乡党员们攀谈时,大家心里都感受到,离开家乡,远离了党组织,就像断了引绳的风筝,在杭州建立流动党员的家成为务工党员的共同心愿。邵中国及时向家乡的党委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满意的结果。2000年6月,灌南县李集乡驻杭州流动党支部在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梨园社区成立。这个流动党支部建立之初仅有16名党员,但随着劳务输出力度的加大,流动党支部作用的发挥,影响力的增大,到2005年6月,灌南县已有近百名赴杭务工的党员加入了这个流动党组织。2005年6月16日,支部升格为中共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总支委员会,邵中国就任书记。同时,杭州市下城区委组织部与灌南县委组织部签定了《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组织共建共管协议》,下城区每年拨给总支3000元活动经费,还为邵中国和其他4名总支委员每人配备了1部小灵通,便于工作联系,并每人每月补助100元通讯费。下城区朝晖街道黎园社区还为他们装备了专门办公室,电话、电脑、空调等办公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党员活动室随时向流动党总支开放。今年6月2日,在朝晖街道第四届基层联合工会代表会议上,邵中国当选为朝晖街道基层联合工会委员会委员,8月28日黎园社区第二次党代会上,他作为5人之一当选黎园社区党委委员。
邵中国依靠流动党组织,加强党员的教育,重视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建立流动党员责任区活动,将灌南县在杭州市务工的劳力团结起来,倾情建立美丽杭城,很快灌南县务工劳力享誉杭州。自流动党组织成立后,灌南县在杭州务工人员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有100多人受到用人单位和驻地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今年5月,在下城区开出租车的灌南县务工农民陆庆兵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10多万元现金保管好,并放弃营业,连续寻找一天时间,终于将拾到的现金交到失主手中,而顺利当选杭州市下城区十佳进城务工青年。杭州江干区保安公司经理蒋辉清慕名找到邵中国后,请邵中国一道直接来到灌南县招聘保安人员,并主动与邵中国保持联系,委托其帮助招工。目前,该保安公司先后吸纳300多名灌南籍劳力务工。灌南驻杭州流动党总支的坚强堡垒作用,像磁铁一样吸引灌南在杭州务工人员,灌南在杭州务工人员积极要求进步,递交入党申请书蔚然成风,经过严格考核,党总支先后吸纳7名优秀务工人员入党。2005年7月,邵中国被杭州市下城区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流动党总支也被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7月,邵中国被杭州市下城区委朝晖街道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灌南民工的贴心人
邵中国家住在杭州市朝晖街道梨园社区,这是灌南在杭州打工者都知道的地方,乡亲们利益受到侵害时,邵中国积极奔走进行维权。他先后帮助10多位乡亲争取经济补偿20多万元。在发生劳务纠纷时,邵中国坚持按政策办事,使120多起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杭州某环卫所,聘有100多垃圾收集工,其中有40多名灌南人。该环卫所的民工工资一直低于杭州市最低工资标准,加班工资、法定假日工资也未按规定兑现过。时间一长,民工的不满情绪日增。前不久,他们表示要采取罢工、封门等过激行动相要挟。一灌南民工向邵中国报告了相关情况后,邵中国觉得未经协商就“撂挑子”的做法欠妥,并主动出面与环卫所磋商。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环卫所的领导认识到了工作中的不足,承诺满足民工们的要求,当月就给他们加发了300元工资,还补签了劳动合同。
灌南民工周向洋5年前来到杭州,因找不到工作,生活一时陷入困境。邵中国知道其情况后,把他带到身边,和他同吃同住,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并找到一位熟识的老板,给小周安排工作。这位老板就认邵中国:“有你担保,就给活干”。周向洋在这家单位工作出色,老板非常信任他,连押解营业款的事都放心让他干。邵中国及时给周向洋鼓气,目前,周向洋已经成为杭州一家知名建筑公司的安装班班长,领导着10多名民工。现在,在杭州市的各个街道、各个行业都有灌南人的身影,下城、拱墅、江干等三个城区是灌南人的相对集中地,其保洁、保安、汽车驾驶和物流配送等4个行业,灌南务工者都占着大头。2007年国庆前夕,邵中国在今年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明办、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西湖之声、杭州网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寻找“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持之以恒,为他人、为城市、为社会默默奉献、不图索取、不图回报”的平民典型中,成功入选杭城20名“平民英雄”之列的第三名,是杭城第二届20名“平民英雄”中唯一没有杭州户口的外地人,且是自2006年以来二获殊荣。
美丽杭州的新市民
“他们把杭州当成了家”,这是杭州市民对灌南在杭州务工劳力的褒誉。在杭州,邵中国从没把自己当外人,防“非典”、抗台风,各种难事、险事,他都带领流动党支部的同志冲在排险救难第一线;街头交通执勤,绿地除草浇水,义务为民服务,每次社区志愿者活动,干得最起劲的,肯定是他带领的灌南流动党支部的人。去年6月,杭州市举办国际动漫节,流动党支部组织的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日夜值勤,维护交通秩序,更是受到国内外代表的好评和组委会的表扬。
“灌南民工对咱家的恩情永远铭记在心”。这是12月9日晚间,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病房里,在杭州务工的江西上饶市民工徐水泉对江苏电视台大写真栏目拍摄组记者说的一句情真意切的话。今年12月上旬,也在杭州务工的徐水泉女儿徐耀红被诊断为白血病住进了医院,急需大笔医疗费用,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与徐水泉同在杭州市翠源环卫所上班的灌南务工党员刘孝忠、郑强福两人将情况告诉邵中国。“虽然不是灌南人,但都是来杭州务工人员,他们遇到困难,咱们有责任帮助他们”。邵中国的一番话语,激发了灌南在杭州市翠源环卫所民工的爱心,他们在灌南驻杭州流动党总支的组织下,率先捐款4000多元送到徐水泉手中。“灌南人给咱们带了好头,咱们要跟他们学习”。江西在杭州的老俵们也行动起来了,杭州市民们行动起来了、灌南在杭州务工民工继续奉献着爱心,很快给生病的江西民工徐耀红捐款了2万多元。杭州的《钱江晚报》对此事作了报道,称灌南民工是爱心使者。
灌南的流动党支部在杭州有很高知名度,邵中国的名字也是隔三岔五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朝晖街道有个民工流动党支部》、《这个民工支部不一般》、《江苏农民工邵中国:带动3000余人来杭务工》等宣传报道在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报纸各大报刊上登载。杭州电视台曾连续7天报道灌南流动党总支,西湖之声、杭州电台也多次采访过邵中国,网络上报道灌南流动党总支和邵中国的文字、图片以及声频、视频更是随时可以浏览。
邵中国在杭州城闯荡了八年,如今他依然打工,收入还很微薄,仍居住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生活拮据,甚至寒碜,然而他却是杭州的名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到他那儿调研过,浙江省委副书记乔传秀亲听过他的工作汇报,杭州市长给他发过奖,下城区的领导更是了解他,街道社区干部熟悉他,普通市民也都知道他。这个高鼻梁、小眼睛的苏北农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他朴实无华的行动谱写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奉献之歌,他的行动感动杭州城。